首页 | 学院概况 | 长师首页
搜索:

长江师范学院召开《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社会实践教学总结大会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1-12-25动态浏览次数:4542

12月24日,《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总结大会在“长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公共关系与礼仪实践教育基地(涪陵区马鞍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实践基地”)召开。实践基地马鞍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体彬、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祝国超、课程教师冉汇真、刘梦真,及参与社会实践的全体学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开展的社会实践教学,是在国家推出“双万计划”和建设“一流课程”政策、学校要求“四个一流”建设、学院重点培育“一流课程”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通过“理论+实践”式教学、学生亲历式实践、课程多样化评价等方法,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运用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到理论传授、实践教学;渗透到思想教育、社会服务中。让学生明确在思想上“为什么开展实践”,在行动上“怎样进行实践”,在成效上“如何做好实践”三个基本问题,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二合一”。

总结大会上,王体彬主任以《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中的“重细节”、“俯身子”、“展形象”三要点展开讲话,肯定课程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亮点突出、成效明显,学校与实践基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希望能继续加强合作,推进校地互动机制、课程社会实践教学改革走上新台阶。

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代表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了发言,认为同学们在总体上表现出良好的公共关系与礼仪素养,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具有创新精神,给社区带来了文明之风,为基层组织形象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学生代表在发言中谈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感悟。认为《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将“纸上谈”延伸为“实践行”,让同学们能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从点滴小事中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服务社会”的课程内涵,感受到实践学习、形象塑造、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的重要性。

任课教师刘梦真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她简要介绍了本次课程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课前导学→课堂理论教学→项目化社会实践→总结反思→拓展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考核采用的“三方评价+过程评价+终结评价”评价方式。同时总结了本次社会实践教学的经验与收获,提出了今后深入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祝国超院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课程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探索了实践教学新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意识和能力,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课程在继续稳步前进的同时,还要在深入改革、创新发展、价值导向上下工夫,为学生构筑优良的社会实践平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长江师范学院《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已获评重庆市“一流课程”,彰显了良好的课程建设成效。此次总结大会适时地迎合了这一契机,总结了《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经验,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向。下一步,该课程将在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完善多元化考评机制,强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等方面下工夫。

(通讯员:唐婷婷(文)谢文婧(图);编发:魏婷 )

长江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0,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重庆·涪陵·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 版权所有© 邮编:4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