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29日,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南京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嫚荣获思政组三等奖。在此前的重庆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李嫚荣获思政组第一名,并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决赛。从校级选拔到全国总决赛,从全市教学竞赛排名的名列前茅到摘取全国教学竞赛奖项,我校青年教师完美展现了长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事不避难者进,在强者中突出重围
今年6月,我校启动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筹备工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青年教师优质课选拔赛。最终推选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嫚、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李晓妍、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教师周琴、传媒学院教师许芫颜参加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劳动和技能竞赛决赛,在汇聚全市重庆50所高校、167名教师的市赛中,我校4名教师分别摘得思政组第一名、理科组第二名、工科组第二名和文科组第四名。这是我校在“青教赛”中取得的最佳战绩。
从准备校级竞赛到市级竞赛,李嫚准备了近4个月时间,市赛结束距离国赛已不到1个月时间。竞赛标准高、要求严,赛制要求所有选手必须准备20个20分钟的教学节段PPT、20个45分钟的教学设计,并且参赛的选手均是来自各大高校的优秀教师,可谓是“强者如林”。李嫚介绍,她从课程的7章内容里准备了25个教学节段,再配合撰写20分钟的教学讲稿,从思路搭建到逻辑构建再到素材的选定,每篇讲稿都修改了将近20遍,定稿后就得马不停蹄地制作PPT。
“太简单的知识不容易出彩,太难的也不容易讲透彻。”李嫚直言在教学节段的选择上,就面临很大的困难,经过反复的思考,最终她从准备的25个节段中选取了20个。而20个45分钟的教学设计也是不小的挑战,既要创新让评委“眼前一亮”,也要把课程内容讲清楚,达到知识传授的效果。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李嫚听取多方建议,反复修改、打磨,教学设计最终定稿一共是235页。
站在全国总决赛现场前,李嫚经历了两次高烧,甚至在10月24日自费筛查了“新冠”核酸检测。在竞赛抽签时,她抽中了1号签,第一个走向了决赛的讲台。“心理压力非常大,在准备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崩溃,但是崩溃后还是继续努力准备。”李嫚说道。在今年的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共有来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62名选手参加。
李嫚(右二)与其他获奖者合影
志不求易者成,在热爱中汲取力量
李嫚至今记得2016年冬天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感觉,“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一堂课上下来后背湿透了。”她回忆道。但是李嫚热爱思政课,她讲授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门课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她认为,这门学科有趣、有用,知识点具有思辨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能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李嫚认为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信仰,要“真信”“真懂”“真爱”,只有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向,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才能在思政课堂实现价值观的塑造和情感的交融,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李嫚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总结为“两个坚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内容为王”。她认为要把课堂中心地位“交给学生”,老师首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知识盲点去设计教学内容,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再者要理清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发挥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教学难点形成深入、独立的思考。
“课堂上学生抬头率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课堂没能给予学生精神突围的快感,要在课堂上真正抓住学生的心,最根本的还是教学内容。”李嫚分析道。她认为,思政课首先要有高度,教师政治站位要高、家国情怀要深,要把思政课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第二要有“深度”,教师要洞察经典文献背后的思想,帮助学生探寻事物的本质,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教学才能进入深度理解和深度反思。第三要有“广度”,教师授课要体现思维的广泛联系,注重转换视角和启发性教育,要引导学生在更复杂的语境中思考中国、在更长的历史中解析中国,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才有可能让“中国道路”与时俱进。第四要有“温度”,思政教师要有共情意识,要能够触碰学生的心灵,要在平淡中求深刻、在严谨中求批判、在苦行中求快乐,做学生求知的引导者——对弱势群体的温暖关怀、为家国忘我献身的壮烈选择、为人类作贡献的高远志向等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时代大潮之中,如何做一个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真正做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李嫚近照
厚积薄发而成,在团队中茁壮成长
“今年在分管副校长的指导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开展了‘四辩(辨)教学法’教学改革,将辨析、辩驳、辩论、辩经融入课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李嫚说,“学校为一线教师搭建了平台,营造了打磨‘金课’的氛围。”
2018年12月,学校正式启动本科教育“四个一流”建设计划,着力打造一流专业、一流课堂、一流教学管理、一流人才培养。为了建设“一流课堂”,学校出台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等文件,明确教师基本任务,匹配教学改革政策,构建涵盖“教学技能”“金课建设”等学习培训模块,提升了教师的参训针对性和积极性。在校领导亲自部署,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相互配合下,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智能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强化课堂思政功能,孵化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定期组织开展精品课堂教学竞赛品牌项目,增加微课竞赛等单项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营造乐教善教的良好氛围。
教务处分类针对线上、线上线下、创新实践等进行“金课”打造,广泛培养、重点培育、系统培训、持续建设。对一线教师申报的“金课”进行精准磨课,同时,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对各门课程建设、平台应用、线下课堂等全方位进行跟踪、评价与指导。从2016年至今,学校已立项校级精品在线和虚拟仿真一流课程44门,9门课程被认定为重庆市一流课程,3门课程通过重庆市教委评审,推荐到教育部参与国家一流课程认定。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比赛刚刚落幕,李嫚说:“这次竞赛历时很长,学校领导,工会、教务处和马院的同事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持,我想我很难取得这样的成绩。”在长师追求“四个一流”的良好氛围中,全校教师将以饱满的热情、鼓足的干劲、丰富的学识,行进在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征程上!
转载自长江师范学院(原网址:http://yznu.cn/2020/1030/c291a176645/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