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长师首页
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8-05-28动态浏览次数:2734

我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2008年立项的市级精品课程、2012年立项的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所授课程基础理论性强,涵盖专业门类广,受益学生累计达6万余人。为了提高“纲要”课教学艺术水平,使“纲要”课的课堂教学不再成为“死水一潭”,使其“活”起来,我们结合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与时俱进,积极改进“纲要”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努力探索一条为多数学生所接受并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纲要”课教学的新途径。

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本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坚决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直观式、讲座式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交流互动的新模式,使教学方式、方法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教学实效性要求严格、思想理论教育功能突出、学生思想复杂多样等特点,课程设计了三维互动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多媒体互动)、情境再现式、案例探究式、问题讨论式、相互辩论式、课堂问答式、现场交流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使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养成学生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社会历史责任感。我们还根据“中学分科较早,理工科学生多未开设高中历史课,历史知识比较缺乏”这一实际,在教学中将文科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分开授课,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手段改革上,鉴于多媒体技术在“纲要”课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要求教师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学校为任课教师配备了计算机,还购置了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幻灯片、录象资料、光盘等,鼓励教师们自行研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后,免除了教师从前要书写大量板书之苦,并有助于师生突破重点和难点,使教学内容由“静”到“动”,实现了现代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既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信息量,又拓宽了教育渠道,增强了德育实效。构建了“三典式”内容模式,精讲教学内容,增强内容育人实效,解决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时少、教材内容多、教师如何精讲的问题;构建“三法式”教法模式,用好教学方法,提升教法运用实效,解决了教师一言堂、教法手段单一、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解决了长久以来学生对思政课厌学和逃课的问题;构建“三段式”进程模式,优化教学进程,提高进程教学实效,使教学由无序到有序,解决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课、实践课教学进程设计及课程考核优化的问题。实施分段、分类、联考化的课程考核改革,废除以往期末“一试定成败”之考法,注重过程考核、全程考核。

20052月,中宣部、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5号文件,即“05”方案)。“05”方案的一个重要决策,是对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作了新的调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进行的第7次比较大的调整。新课程方案正视和认真解决课程设置上存在的课程门数偏多、总学时偏多以及与中学政治课衔接协调不够等问题,将原来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而其中的一门就是新增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05”方案精神指引下,我校与少数试点高校一起在2005级本科生中开设了“纲要”这门课。20074月,该课程被长江师范学院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0086月,本课程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2008年度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

该门课程的主要讲师是向福库教授。项福库,195710月生,黑龙江省桦南县人,汉族,中共党员。19756月插队下乡,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我校省级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团队负责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负责人,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指导组成员,重庆市高校职称评委会评委,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理事,重庆市党史学会理事。2011年当选重庆市教育系统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2012年当选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指导组专家;2013年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表彰;2014年当选重庆市优秀教师;2015年荣获重庆市名师称号,成为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教学领域知名专家和领军者。

该门课程的主要特色是:

(一)设计科学,管理规范由于“纲要”课程是我校在建的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我们十分注重本课程的网络课资源共享建设,本课程网站是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建成的,以适合网络共享及网上公开使用,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网站界面设计美观大方,以红、黄为主色调,衬托出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全程的红色主线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性质。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本课程网站共享资源体系完整,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共享资源的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资源站、课程导学、网络课堂、在线自测、实践课教学、考试考核、辅导答疑专区、课程建设成果、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描述、教学队伍情况、建设规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重点难点指导、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中心、实践指导、作业习题、参考资料目录等栏目。我们不仅开通了网络课堂教学,还十分注重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与维护。通过不断更新网络平台内容及设专人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克服了过去网站里学生学习与教师参考资料贫乏、栏目少、学导性不强、信息资源不畅、网站管理及网页内容更新滞后,学习与教学实用性不强等弊端,大大提高了网站利用率,提高了网络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资源丰富,开放性强。我校“纲要”课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网络课资源共享建设中,我们主动转变观念,积极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目前网络资源除了传统教学包含的内容之外,在“学习资源”栏目(网址http://zgjxds.yznu.cn/kczyz/ShowClass.asp?ID=569)下又设立了名词库、人物库、事件库、图片库、红色经典歌曲库、红色经典影视库、试题库、经典诗词库、经典箴言库、革命传统精神库、精彩教案、经典文献库、经典语录库等近20个分栏目,资源丰富,并且保持资源的更新。如今我们已搭建起优质的可供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享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三)互动性强,影响面大。在网站中设立了课程导学、网络课堂、在线自测、辅导答疑专区等栏目,学生可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学习交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并设立了探究式学习“案例”库栏网址(http://zgjxds.yznu.cn/sjkjx/ShowClass.asp?ID=561),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几年来,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在课程组精心维护下,本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运行正常,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栏目及内容不断更新,导航清晰,易于操作,不设置密码,本课程资源可供全国共享。

八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精品课程在重庆市教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与高度重视下,在学校、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我校“纲要”课程建设硕果累累,伴随着“三三式”课程教学体系的创立,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20074月,该课程被长江师范学院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0086月,本课程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2008年度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20103月,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我校“纲要”课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列入2010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候选名单,是重庆市上报国家教育部参加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21门课程中的唯一一门思政课,在重庆市内外各高校思政课教学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2012年春,本课程转型升级为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0129月,本课程的建设成果“创建三三式教学体系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研究与实践”获长江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201103)。20137月,本课程的建设成果“创建三三式教学体系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我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自2008年被重庆市教委授予市级精品课程以来,课程组成员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不断革新教学理念,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坚持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多年努力,创立了“三三式”课程教学体系。几年来,课程组运用该课程教学体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统领教学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教学改革成果,切实推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大面积提高了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该课程组对美术、音乐等艺术类专业学生开展的期末非试卷的、“纲要”课与艺术实践课联合“展”“演”考试改革在课程考核的理论与实践上有实质性突破,达到市内外领先水平。该成果是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特色鲜明,针对性、创新性、实践性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该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中的材料清楚地反映了多年来本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状况和教学成果,数据详实可靠,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后的发展中要进一步完善、解决的问题,其下一步发展规划是合理、可行的。

本课程建设成果至今已在校内思政课教学中推广应用达三年多时间,两万多名学生受益,受到师生好评。近几年,本成果在重庆市内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及河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华大学、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医学院、上饶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等国内同类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被采纳、应用,成效明显,各校反馈意见和评价很好。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跃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张国镛教授、西南大学宣传部部长潘洵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田克勤教授、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原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张国祚研究员、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罗建平教授、南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詹世友教授、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会长郑又贤教授等国内一些同行知名专家、学者先后来校考察交流,对本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大大提升了本成果在重庆市内外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长江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0,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重庆·涪陵·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 版权所有© 邮编:408000